查看原文
其他

肖飒团队 | CZ被重罚,掀起币圈飓风的“蝴蝶”?

肖飒团队 肖飒lawyer 2024-03-28

2023年6月5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简称“SEC”)对全球头部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VASP)“某安”的运营实体Binance Holdings Ltd.和某安在美国的一家关联公司BAM Trading Services、某安创始人赵某某提起诉讼。不久后,坊间传言SEC与某安达成了某种条件不明的和解,但和解条件一直不明。2023年11月,SEC与某安的相关和解条件对外披露,相关天价和解费及处罚条件就像一只在南太平洋挥动翅膀的蝴蝶,将在不久的未来,对全球VASP的行业生态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关事件背景及和解案的具体情况,飒姐团队已经为大家做过较为完善的介绍,今天飒姐团队就着重从VASP的合规义务方面,为大家解析某安和解案将会对全球虚拟资产行业及VASP们产生的影响。


01
SEC是如何看待“某安”的相关经营行为的?
‍‍‍‍


SEC时任主席Gary Gensler称,SEC指控赵某某和某安组织策划并建立起了一个充满欺骗、利益冲突、违规信息披露的网络,并故意指导高净值用户逃避相关合规监管。具体而言,从对外披露的起诉书中我们可以发现,SEC主要认为某安存在“三宗罪”:

1. 公司实体未合规注册并取得相关运营资质。SEC认为某安相关主体未按照美国《19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的规定合规注册并取相关运营资质,包括(1)三个被诉主体Binance、Binance. US以及BAM Trading等均应当注册而未注册;(2)Binance和BAM Trading未经注册就提供和销售加密资产。

2. 虚假访问限制。某安对外声称美国客户不能使用Binance.com平台,但实际上,某安一直帮助和指导高净值客户通过VPN来进行访问。
3. 恶意操纵市场、误导消费者。SEC认为某安没有进行合理的平台交易监管,其实控人赵某某及其他责任人员曾经进行过大量的洗售交易、对敲交易,造成了虚拟资产市场的虚假繁荣,使得相关消费者容易产生错误认知。
综合上述“三宗罪”,SEC最初想要达到的目的有三项,但最致命的一项则是要求某安及相关实体交出所有非法所得。从这个角度上看,虽然几十亿美元的天价和解确实震撼,但实际上某安已经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自身损失。



02和解案对虚拟资产行业以及VASP的深远影响


从2021年的虚拟货币牛市及区块链技术、AI等技术的融合式快速发展开始,监管的目光已经越来越集中到新兴技术领域,虚拟资产与区块链相结合,有可能会对现有的经济制度产生重大影响,可能很容易被利用为一种逃避监管的工具,因此飒姐团队认为,针对虚拟资产行业及VASP的监管只会越来越严格。

从这个角度来说,虚拟资产乃至新兴科技产业从业者们如果想要在相关赛道上做出成绩,首先就要合规经营,否则再好的技术都无法创造出真正长远的价值。目前,VASP野蛮生长的日子早已结束,大部分国家、地区和司法管辖区虽然还没有明确出台针对VASP的监管措施,但却通过类比监管、司法判例、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手段,为VASP们划定了众多不能碰触的红线,且不同国家地区的合规义务也有所不同,大大增加了VASP们的运营成本。

飒姐团队认为,在和解案后,SEC对某安的指控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获得了支持,这很可能导致其他VASP(特别是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和底层技术、基础技术公司受到类似的调查和起诉,遭受与某安类似的处罚,影响深远。另外,飒姐团队提示,在面对新兴技术监管方面,全球监管者实际上都处在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彼此之间互相借鉴互相研究,在考虑自身国情的基础上取长补短是非常正常的,这也直接导致了不同国家之间在对虚拟资产和VASP的监管方面存在一定的“趋同性”,因此,此次某安和解案对于中国从业者,特别是在香港经营Web3行业的从业者而言,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03和解案后,VASP合规实操及重点详解


在SEC的起诉书中,我们可以发现监管机构已经逐渐开始形成一套较为严格的判断虚拟资产是否为金融证券产品的标准。就美国方面而言,豪威测试虽然饱受诟病,但依然是美国目前司法机构最常使用的判断标准之一。在虚拟资产构成金融证券产品的前提下,监管机构往往选择类比证券等传统金融产品对VASP进行穿透式的实质性监管,并为VASP们套上了严格的信息披露“枷锁”。

(一)持牌经营是VASP的护身利器
飒姐团队在处理虚拟资产仅VASP相关的案件时发现,部分相关从业人员认为在虚拟资产领域仅应当遵循“code is law”原则,至于在现实世界中是否具有合法的经营实体、经营主体是否已经取得相关资质都不重要,实际上这样的认知是不正确的。
如前所述,目前监管机构更倾向于将VASP发行的虚拟币、NFT等各类虚拟资产认定为一种金融证券类资产,那么在这样的监管环境下,取得相关经营资质就非常重要。目前全球对虚拟资产和VASP具有明确且具有针对性经营资质批给制度的国家并不多,我国香港地区是此类监管模式的先行者,相关牌照的取得条件可以参照飒姐团队之前的文章《肖飒团队 | JPEX案后,香港证监会坐不住了……》。对于另一些如美国等没有专门设置虚拟资产经营资质批给制度的国家和地区,飒姐团队建议在当地经营该类业务前,现行咨询当地金融监管制度,既可以尝试申请相关金融产品牌照,也可以参照当地金融监管制度进行合规经营。
对于目前已经开始经营但仍然“无证驾驶”的VASP们,飒姐团队建议逐步开始参照当地传统金融监管规则进行合规整改,同时避免发生侵害消费者的恶性事件,避免过早在监管机构处“挂名”。
(二)实质性合规很重要
长期关注中国虚拟资产市场的伙伴们已经对我国在2017年和2021年发布的关于清退虚拟货币相关业务的两份文件《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很熟悉了。在9.24通知之后,绝大部分的虚拟资产从业者及VASP们迅速撤离了中国大陆地区,并在后续的经营中较好的履行了持续合规的义务,特别是在禁止中国大陆地区用户访问和使用相关虚拟资产服务方面,合规性较好的VASP们不仅使用了常规的禁止特定IP地址用户访问,还采用了多重防护措施,例如严格的KYC要求、地理位置定位等方式,防止中国大陆地区居民使用相关服务以达到合规目的。
但目前飒姐团队发现,仍然有部分虚拟资产平台采用了与某安类似的手法,只要用户自行使用VPN就能访问并使用相关服务。部分VASP合规管理人认为,使用VPN是用户的自发行为,并没有任何一部法律或规范性文件规定“禁止用户使用服务”需要达到何种严厉的程度或采取何种具体的有效措施,因此长期以来在利益驱使下,部分VASP们依然还抱有侥幸心理。
飒姐团队提示,从和解案中我们能够发现,美国已经开始用实质性的标准对VASP履行合规义务的措施进行判断,此类打擦边球的行为正在被明确为一种不合规的行为,因此,VASP们切勿再心存侥幸。
(三)信息披露很重要
虚拟资产行业及VASP最饱受诟病的地方除了忽高忽低的市场行情外,就是各个VASP们没有建立起一个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截至目前,飒姐团队也几乎没有看到哪个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机关为VASP们贴身设计出适当的信息披露制度,因此大部分的国家和地区只能参照现有的金融证券市场信息披露规则要求VASP们保障用户的知情权及相关投资权利。
从某安和解案来看,虚拟资产行业中大量发生的洗售交易、对敲交易等容易使得市场发生用户产生误解的行为正在逐渐成为监管红线的一部分。这实际上是与部分VASP运营策略相违背的,飒姐团队理解在当前尚未主流化的虚拟资产行业中,各个项目经营主体、VASP们需要维护自身产品的流动性以达到持续经营的目的,但是飒姐团队建议,切勿再继续将洗售交易这种简单快捷的方式作为维护产品或平台流动性的主要手段,这种实质上操纵市场的行为将会产生多种严重的法律风险,如将其代换至传统金融领域,该种行为就属于操纵证券市场的行为,根据情节有可能产生刑事风险。
平台应当从自身产品的质量、规则设计及外部合法营销的角度出发,促进项目流动性和知名度,逐渐从洗售交易的泥潭中脱离出来。



04写在最后


某安与SEC的和解案既是虚拟资产发展过程中足以载入史册的里程碑式重大事件,也是一只南太平洋的蝴蝶,正扇动着自己的翅膀准备掀起一场监管风暴。该案为美国监管虚拟资产提供了众多可供参考的指引,也为VASP们在尚未出台具有针对性的规范的历史时期内进行合规整改提供了重要的思路。飒姐团队建议中国的VASP特别是香港地区的VASP们尽快进行合规审查,并时刻保持警惕,以防出现各类法律风险。


如果您身边有对新科技、数字经济感兴趣的朋友,欢迎转发给Ta。

获取详细资讯,请联络飒姐团队

 sa.xiao@dentons.cn

【 guangtong.gao@dentons.cn】

飒姐工作微信:【 xiaosalawyer】

飒姐工作电话:【 +86 171 8403 4530】


精彩回顾




原创 | 中国版监管沙箱,未来可期肖飒|深度分析!币圈安全丑闻案
肖飒:NFT交易所,中国合规探索
真实案例|非法集资!BTC是资金?
肖飒:继续挖矿,法律后果如何?法律|允许国人持有BTC的态度会变吗?









肖飒法律团队,一支以学术业务立身的法学硕博团队。垂直深耕于“金融+科技”行业,对创新业务有独特的研究优势和一线实务经验。


团队创始人肖飒女士,系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申诉委员、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首批北京市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专业人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硕实务导师、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学院访问学者、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兼职导师、中国社科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工信部信息中心《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编委会委员。著有虚拟币规制畅销书《ICO黑洞》、合著学术书籍《网络金融犯罪的刑事治理研究》等。在《证券时报》《人民日报海外版》《财新》《经济观察报》等发表过近百篇署名文章。


坚守法律,让金融人+科技人远离“囹圄”!


办公邮箱:sa.xiao@dentons.cnguangtong.gao@dentons.cn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